包鋼集團用科技創新打造行業新標桿
為聚焦完成習近平總書記交給內蒙古的五大任務和全方位建設模范自治區兩件大事,彰顯國企擔當,增強自治區國資國企系統廣大干部職工的自豪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日前,自治區國資委第八屆“中國夢·勞動美”主題報道活動走進包鋼集團,近距離感知包鋼集團依托科技創新打造行業新標桿的生動實踐,聚焦包頭稀土研究院科技創新成果和基層一線創新的精彩故事,科研人員肩負使命,不負重托;傳承火種,抱薪拾柴,不斷點亮科技創新的華美篇章。
——題記
擘畫嶄新藍圖,開創美好未來。8月16日召開的第十五屆中國包頭·稀土產業論壇如期開幕,匯聚各方資源,科技創新為加快建設“兩個稀土基地”和“世界稀土之都”提供了全方位智力支持。在建設“兩個稀土基地”的目標任務中,包鋼集團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全力抓好稀土新材料產業鏈延伸,加快推動稀土應用產業向高端和前沿領域拓展,以實績實效更好承擔國家使命、服務國家戰略,形成了一批高質量的創新成果。
作為我國重要的戰略性礦產資源基地、最大的稀土工業基地、重要的鋼鐵工業基地和重要的科技創新基地,包鋼集團建立起了面向國家、服務行業的多層級研發創新體系,有白云鄂博稀土資源研究與綜合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在內的14個國家級創新平臺以及3家院士工作站,42家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達到3.93%;鋼鐵、稀土產業兩大支柱產業具備強大的創新實力。包鋼集團以產業需求為導向推動應用創新,積極承接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支持企業加大產品和技術創新力度,科技創新實踐煥發出勃勃生機。
創新先進工藝應用?為稀土冶煉水平注入新動能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
包頭稀土研究院于1960年籌建,1963年經國務院批準掛牌成立,1992年并入包頭鋼鐵稀土公司(現包鋼集團)。多年來,包頭稀土研究院立足創新型人才培養,在科技人才選、用、育、留上不斷進行有益探索和實踐,構建起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引進培養系統工程,打造了一支具有較高研究水平的專業研發團隊。近年來,1人入選國家級“百千萬人才工程”,共培養國務院特殊津貼4人,全國科技優秀工作者1人,自治區中青年突出貢獻專家1人,自治區草原英才11人,草原英才創新團隊2個,新世紀321人才11人。
來自基層生產一線的創新研發隊伍,同樣為包鋼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包鋼集團首席技能大師、北方稀土冶煉分公司的張文斌數十年如一日專注于技術改進項目的動人事跡正是包鋼人彰顯國企員工擔當的一個縮影。
2019年,張文斌團隊試驗開發的“萬噸級輕稀土碳酸鹽連續化生產工藝研究及產業化”項目研發成功。該項目填補了碳酸稀土工業化生產連續沉淀領域的空白,推動了濕法冶金技術的發展與進步,帶動中國稀土行業智能化生產邁上新臺階。其創新新工藝在北方稀土冶煉分公司(華美公司)、淄博靈芝、甘肅稀土等廠家成功應用后,設備生產能力提高43%,電耗降低29%,二氧化碳減排80%。該項目榮膺第七屆全國職工優秀技術創新成果交流活動一等獎,張文斌榮登第二屆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暨大國工匠論壇講臺,捧回用智慧與心血、時間與堅韌鍛造而成的崇高榮譽。
包鋼集團科學構建職工立足崗位全員創新、依托班組團隊創新、職工創新工作室引領創新“三位一體”的職工創新體系,實現了職工個人價值與企業改革發展的緊密融合,極大促進了職工創新創效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領廣大包鋼集團職工在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征途上銳意進取、不斷創新,成為一支助力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
創新產學研合作?撬動新興項目開發取得新突破
從“挖土賣土”到“點土成金”、從“世界級儲量”到“世界級產業”,包鋼集團以稀土為重心的戰略轉型,促使稀土產業創新研發邁出“加速度”。多層次建設創新平臺,全方位強化產學研合作,人才系統培養、盯住培養、精準培養,構建了“源頭培養—良駒計劃—駿馬計劃—千里馬計劃”4個全流程培養人才隊伍模式,通過不斷合作引進院士專家等高層次科研及專業技術人才、高級經營管理人才,使得科技創新能力和成果轉化應用效果大幅躍升。
從實驗攻關到碩果盈枝,從規模壯大到產業延伸,包頭稀土研究院作為全國最大的綜合性稀土研發機構,承擔著各級各類項目2300余項,先后獲得包括國家發明獎一等獎、國家科技獎進步一等獎在內的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勵300余項,國際國內授權專利300余項,在稀土選礦、稀土冶金、環境保護、稀土功能材料及應用等領域產生了一大批前沿成果。
“包頭稀土產業發展具有獨一無二的資源優勢、不可比擬的產業優勢,還有與新能源耦合發展的特有優勢。”包頭稀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李志強說。
在圍繞建設全國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和全球領先的稀土應用“兩個稀土基地”的進程中,通過白云鄂博稀土資源研究與綜合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稀土材料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等國家級創新科研平臺,適時引進中國科學院院士進入包鋼,開展交流、指導、創新,形成了完備的稀土科技創新和學術交流體系,對標國家產業發展的重大需求,框定研究內容和研究方向,加大科技成果轉化的激勵力度,強化包鋼集團進一步承擔國家重大科研事項的能力,為我國稀土產業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不久前,由包頭稀土研究院天津分院、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攜手推進“新型稀土功能醫用產品研發”,成為產學研共同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和人才鏈深度融合的生動實踐。包頭稀土研究院亮出科技創新“利器”,瞄準發展核心開展技術攻堅,利用研發的“最強大腦”,提振產業發展的“最強板塊”,取得的一個又一個新成果。
8月28日,包頭稀土研究院天津分院成功研發的多款稀土纖維亮相中國國際紡織紗線(秋冬)展覽會,該項目將稀土功能材料成功引入到紡織品中填補了稀土在紡織領域應用的空白,驚艷了國內外紡織界。包頭稀土研究院天津分院與中紡院天津紡科聯合開發的稀土蓄熱溫升纖維、稀土降溫隔熱纖維等產品顛覆了人們對稀土功能材料的認知。“依靠稀土資源優勢,包鋼集團突出稀土領域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加強應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大力推廣搭載稀土熱返技術的安踏熾熱科技羽絨服等‘黑科技’產品,稀土產業鏈的延伸,將開拓出更大的市場空間。”包鋼集團黨委常委王臣說。
包頭稀土研究院始終牢記國之大者,創新研發應用的生動實踐,延伸了產業鏈,提高了附加值,科技創新的步伐邁得更加堅實。
創新激勵制度?拉動應用領域實現新拓展
“走在前、作表率、帶好頭”,成為包鋼集團高標準高起點謀劃產業鏈延伸、努力構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間緊密配套集聚的總要求。適時提出優質精品鋼+系列稀土鋼產品定位,標定了科研、人才參與整合的時間表和線路圖。
今年前8個月,包鋼股份稀土鋼產量迅速攀升,實現摻氫天然氣管線鋼在全國的首發,率先在區內投入包鋼稀土鋅鋁鎂鍍層產品并推出系列高強耐候抗震H型鋼,契合了地區經濟發展需求。
今年5月,包鋼集團成功量產380HB高強度熱處理鋼軌,并成功出口墨西哥用于鐵路建設,創造了高強度熱處理鋼軌批量出口的歷史,標志著包鋼集團進入國內生產高強度級別熱處理軌企業行列。
今年6月,包鋼集團再一次驚艷業界——全國首臺套固態儲氫系統示范裝置亮相包頭,為工業用氫、儲氫貢獻了新的“包鋼智慧”。包鋼稀土新材料以及稀土和氫能的應用場景突飛猛進,釋放出無窮活力。
包鋼集團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稀土領軍企業”,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和獎勵力度,拉動應用領域實現新拓展。包鋼集團黨委常委王臣說,“包鋼集團立足科技創新平臺功能定位,聚焦稀土新材料研究和高質化利用,建好稀土新材料技術創新中心,爭創國家級平臺,打造稀土新材料原創技術策源地的同時,充分利用現有科技資源,繼續在經濟發達地區布局‘研發飛地’,為稀土產業發展提供創新‘源動力’,為自治區‘兩個基地’建設提供科技支撐。”
去年,包鋼集團大幅提高科研成果獎勵力度,深化實施揭榜掛帥、雙契約、科改示范行動、科研項目轉化股權激勵等改革,全年投入研發資金45.51億元,創歷史新高,全年獲行業級科技成果獎16項。截至2022年底,包鋼集團擁有專利2073 件,兌現公司外部獲獎成果獎勵1020萬元。北方稀土入選國務院國資委創建世界一流專精特新示范企業,被自治區科技廳認定為“2022年度內蒙古自治區科技領軍企業”。2022年包頭稀土研究院在“科改示范企業”評估中獲評“標桿”,是自治區國有科技型企業在國家組織實施改革示范工程評估中的最好成績。
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行業領先的科研優勢、實力雄厚的規模優勢、協同聯動的發展優勢撐起了包鋼集團“鏈主”企業的帶動引領作用。展望未來,在科技創新引領下,包鋼集團將緊扣國家戰略需求,錨定行業發展方向,進一步釋放應用領域發展新動能,以更大的格局和視野謀劃企業發展未來,為建設“兩個稀土基地”貢獻包鋼力量,在助力材料強國、建設稀土之都的高質量發展征程中續寫精彩華章。